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汪振星教授团队在华中区域公立医疗体系率先使用磅策医疗HAIRO 植发手术机器人完成多例植发手术,据了解手术毛囊提取量在1000--3000 单位之间,HAIRO 植发手术机器人表现优秀,完美配合协和医生团队执行手术,并成功让医生团队快速上手使用设备,大幅降低学习曲线,汪教授基于HAIRO 的临床表现,总结出 5 大优势,以下内容为武汉协和医院官方账号发布内容,略有删减:
雄激素性秃发、瘢痕、手术等造成的大量毛发丢失患者数量,正以每年5-10%速度逐渐增加,成为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新卡点。利用FUE(毛囊单位提取技术)进行自体毛囊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手术时间长,工作量大,精细程度高,完成单台>3000孔的毛发移植手术需要3-4人以上医师团队熟练配合下花费7-8小时才能完成,限制了其在公立医院大量开展的可能性。
近日,武汉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汪振星教授团队与磅策医疗合作,开展了华中首例HAIRO机器人植发手术临床研究。通过以中国原创算法为核心,结合智能操作系统与AI视觉识别技术,实现了毛囊提取每小时>1000孔的高效率,毛囊横断率低于10%。其0.8-1.0毫米针头设计更适合亚洲人毛发特征,降低创伤并提升术后恢复效果。
▲汪振星教授及团队
与传统人工手术方式相比,机器人植发手术的出现代表了毛发移植技术的重大进步,其意义包括:
精准定位:机器人配备先进的3D成像和视觉引导系统(如高清摄像头),能够非常精确地识别和定位毛囊单位的位置、角度和深度。
稳定操作:机械臂操作稳定,不受人为疲劳、手抖等因素影响,确保每一步操作(尤其是毛囊提取)的精确性和一致性。
减少毛囊损伤:高精度意味着在提取毛囊时能更精准地避开周围的毛囊,并减少对毛囊本身的切割损伤,从而显著提高毛囊存活率(通常比经验丰富的医生手动提取更高)。
更快的提取速度直接缩短了整体手术时间,特别是对于需要移植大量毛囊(如3000单位以上)的患者。这意味着患者手术时间减少,舒适度提高。
对诊所/医院而言,效率提升意味着在相同时间内可以完成更多手术。
传统FUE手术中,医生需要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细操作,极易疲劳,影响后期手术质量。机器人承担了最耗时耗力的毛囊提取环节,大大减轻了医生的体力负担。
机器人操作基于预设的程序和算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单个医生个人经验和当天状态的高度依赖,使得手术结果更具可预测性和标准化。不过,医生的规划、监督和种植环节依然至关重要。
武汉协和整形外科汪振星教授团队自2020年开始率先在协和医院开展毛发移植手术,目前年亚专科手术量>200台,包括男女发际线、植眉术、瘢痕换钻治疗术、睫毛种植术等,担任包括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青委副主委、毛发移植学组秘书等职务。此次国产首台植发机器人临床研究的开展标志了武汉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在毛发移植领域的领先及优势地位。